为了提高铜精矿、钼精矿、钴精矿以及铁精矿等的品位,某选矿厂通过更换不相配套的破碎设备、合理的分配各段破碎比、应用精确装、补球技术、新增分段再磨工艺等优化措施,达到稳定生产,提高选矿效益的目标。
一、碎、磨流程问题分析
1、碎矿流程
(1)各段破碎比不合理,粗碎和细碎破碎比偏小,中碎破碎比偏大。
(2)粗碎机的排矿口与中碎机的给矿口不太匹配,为了中碎机不堵矿,必须把粗碎机的排矿口调到最小。但是调到最小时,粗碎的处理能力又偏小。这就说明,粗碎形成了对破碎系统的制约,是一个瓶颈。
2、磨浮流程
(1)从生产统计数据表明,2011年之前较2011年之后,矿石硬度发生了较大变化。相同磨矿时间所获得磨矿细度差异较大。
(2)磨矿细度不达标时,粗选的回收效果较差。
二、生产现场的工艺优化与工业应用
针对生产现场碎、磨流程存在的问题,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技术改进。
1、强化碎矿“多碎少磨”工艺,降低破碎最终产品粒度
为降低入磨粒度,达到“多碎少磨”,对碎矿流程进行如下优化改造:
(1)对一段破碎设备进行更换,选用PE颚式破碎机替换原破碎机,改造后,提高了粗碎破碎比,解决了以前生产中的排矿产品粒度粗、粒度不均等问题。
(2)调整中细碎破碎比,均衡中细碎负荷率。将中碎排矿口宽度尺寸从34mm降至31mm,细碎排矿口宽度从17mm降至14~15mm,调整后,整个流程变得畅通。
2、精确化装补球技术的运用
(1)在对碎矿及磨矿产物筛分考察基础上,根据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确定初装球球径及比例,通过计算,将一段球磨机钢球初装球球径及比例调整为:
Φ90∶Φ80∶Φ60∶Φ40=2∶3∶3∶2(原比例为2∶3∶2∶3),补加球比例为: Φ90∶Φ80∶Φ50
=3∶4∶3。同时通过现场取样和检查,对理论计算进行微调使装补球精确化,提高了一段磨矿细度。
(2) 二段再磨钢球初装球球径及比例调整为: Φ50∶Φ40∶Φ30= 1∶2∶1,补加球比例为: Φ50∶Φ40=
1∶1,通过对再磨加球精确化,再磨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。
3、采用分段再磨工艺,提高磨矿细度
通过对磨矿流程考察及论证,确定采用分段再磨工艺方案,进一步提高磨矿细度。现场增加一台27/45溢流型球磨机,与Φ500mm的旋流器构成闭路分级磨矿,作为二段再磨。技术改造后,解决了入选细度低的问题,同时改善了浮选及后续作业环境。
4、调整工艺流程、优化浮选条件、细化岗位管理
工艺流程优化、管理细化,有利于浮选指标的稳定。生产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:
(1)铜精选流程增加精二吸入槽,改善矿浆循环条件,使精选流程更加畅通;
(2)对部分浮选机泡沫管进行更换或取直,增加坡度等,解决流程不畅通的问题;
(3)把石灰乳添加点移至一段磨矿溢流口,实时对pH值进行检测监控,浮选pH值保持在8.5左右;
技术改造完成后,由于提高了磨矿细度,设备和管道磨损也大大减轻,大幅降低了选矿成本。另外,该项目提高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,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尾矿的排放,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。如果您有选矿碎磨设备方面的需要,欢迎咨询红星机器客服热线:0371-67772626。